四川方言表達足扭傷用什麼字

查四川方言表達足扭傷的wǎi,文獻典籍中查到有「踠、踒、崴、歪」,你們平常用的哪一個?

下文逐一介紹。

踠,普通話音wǎn。本義:足脛相連的活動部位。

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於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委遠切,𠀤音宛。體屈也。《玉篇》申腳也。《後漢•班固傳》馬踠餘足。《注》踠,猶屈也。

又《集韻》烏臥切,音涴。與踒同。《類篇》足跌也。

「踠」當指足因受折拗而筋骨扭傷或錯位。

《周禮•天官•瘍醫》:「瘍醫掌腫瘍、潰瘍、金瘍、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。」東漢鄭玄注:「折瘍,踠跌者。」

《後漢書•方術傳•李南》:「馬踠足,是以不得速。」注:「踠,屈損也。」

韓愈《贈別元十八協律》之一:「何人識章甫,而知駿蹄踠。」

段成式《酉陽雜俎•天咫》:「馬小踠足,竟後此僧。」

歐陽修《自岐江山行至平陸驛五言二十四韻》:「度隘足雖踠,因高目還騁。」

洪邁《夷堅甲志•邵南神術》:「告命且至,偶使人未到城二十裡,為石踠足,願選一健步者往取之。」

《大字典》解釋「踠」字的意思為「(手足等)猛折而筋骨受傷」,引以下字典辭書:

慧林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八七:「踠足,張戩雲:『足未騁也,折也。』」

《集韻•過韻》:「踒,《說文》:『足跌也。』一曰折也。或作踠。」

《字匯•足部》:「踠,馬足跌也。」《正字通》:「踒,踠,音別義通。」

現代漢語方言中還有用「踠」表示「扭傷」義的遺留。如《昭通方言疏證》:「踠,《說文》:『踠,足跌也,烏臥切。』昭人言腳跌曰『踠著』,音如外(上聲),即此字。」

四川方言中也仍有此音義,四川師范大學宋子然教授《後漢書;語言研究•序》:「此指手足因受扭折而引起的筋骨扭傷或錯位,四川方言中也說:『腳踠了。』字音wǎi。」

字又寫成「歪」。

繆樹晟《四川方言詞語匯釋》:「歪wǎi,動。蹩、扭:唉喲,我的腳歪倒了。」

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六回:「方才大老爺出去,被石頭絆了一下,歪了腿。」

字又寫作「崴」。

《現代漢語詞典》第五版:「崴:動。(腳)扭傷:走路不小心,把腳給崴了。」魏巍《東方》第一部第十三章:「比如有一次行軍,他崴了腳脖子,掉了隊。」

又記音作「踒」。

《說文•足部》:「踒,足跌也。」段注:「跌當為胅,字之誤也。《肉部》曰:『胅,骨差也。』踒者,骨委屈失其常,故曰胅,亦曰差胅。」

《篆隸萬象名義•足部》:「踒,於臥反。跌也。」

《小爾雅》:「足跌傷曰踒。」

《集韻•過韻》:「踒,《說文》:『足跌也。』一曰折也。或作踠。」

《神農本草經》上卷:「夫大病之主,有……踒折、癰腫……」

《韓非子•說林下》:「此其為馬也,踒肩而腫膝。」

漢焦贛《易林•蒙之隨》:「猨墮高木,不踒手足。」

明湯顯祖《哀偉朋賦》:「足屢踒而姿游,目半盲而兢張。」

以上就是幾個表達足扭傷的字。

現表達足扭傷多見用「崴」字,按道理足部扭傷應該與足相關,查了一下原來「崴」wǎi作足扭傷解時為「⻊歪」字的通假字。(網絡資料匯編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